编者按: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言行或有意或无意,都是孩子效仿的模式。本文作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深知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与孩子共同学习,体会进步。
我是张驰小朋友(96年10月14日出生)的妈妈段忠娟,2002暑假期间的一个偶然机会,遇到了“读经”这一理念。“读经”就是倡导孩子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0~13岁)诵读、记忆古今中外的圣贤经典之作,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中西经典文化的种子,为孩子将来的成人、成才奠定稳固而深厚的良性文化根基。
孩子的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每位家长都想把最好的东西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送给他,这是人之常情。我这里所谈的只是一位普通的母亲陪孩子“读经”的一份心得,不是万能的经验。因为每个孩子,每位父母,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特点。
首先我想说一说教材。我们选用的是绍南文化编订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文教育先读的是《学庸论语》;英文是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这些教材一改现在儿童读物的画大字小,画多字少的模式,只有原文而且字体大,有利于保护儿童的视力,也适合亲子同读,书中完全没有花哨的画面,让孩子的视角直接应对文字,这样的好处是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于文字和诵读上,使文字的形象更容易印入大脑。我和孩子这样做的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只看文字的诵读方式实在太高效了。其实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读书的。他们信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读书破书卷,下笔如有神。想想他们在私塾四到五年,就可以下笔有美文,看看我们现今的语文学习,小学、中学、大学十几年辛苦地读下来,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写篇文章比生孩子还难。
由于没有注释,没有图画的干扰,只有文字引领我们的想象和记忆,所以可以使大脑高度集中,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想象力,锻炼记忆能力的增强。当今流行的现代科技文明带来的知识爆炸,也许只有这种反朴归真的学习方法才是真正的捷径,因为它符合此时期儿童吸收性的学习特点。即这一时期的儿童他只要多接触、多诵读、多记忆,只要给他准备最好的材料就行了,而且多多益善,等将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不断增强了,他会慢慢地再回味以前记下的材料,就会很自然地厚积博发。这一作法遵循了人性发展的自然规律,所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