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读幼儿园大班时,邻居告知附近有莲因慈善基金会办的读经班,就由太太带两个小孩参加,一开始会背三字经也不以为意(小时候有听录音带并跟念),直到会背千字文才吓我一跳,因老二(中班)发音咬字不清,没学过注音符号,每个字要妈妈反复带念才念清楚,一句四个字,会念就会背,真太神奇了!
这引起我兴趣,起意暸解:是一位修习佛法的龚居士义务担任教席,上课轻松,穿插一些劝善小故事,也不强求背诵,但有背就有奖励卡,所以孩子兴趣很高,我在这里读到一本书——王教授的读经手册。
看过王教授的读经手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以“'填牛”替代“'填鸭”'的观念,让我对“'背诵”'的意义有新的了解,并建议龚先生要求孩子多背些,当时感觉龚先生以他的经验,认为教导孩子,人格教育较重要,背诵就靠自己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只给鼓励不给压力,而孩子在那里上得很高兴,我以为就这样子了,只是要求孩子每次多背些,结果每次抽背都有好成绩,很有成就感。
2000年,哥哥上一年级,爸爸我不小心参加了班亲会,成了两只濒临绝种的稀有动物之一,造成另一个偶然!!
这老师也真奇怪,从来只有爱心妈妈,哪来爱心爸爸?还非要我们去讲故事,当然是抵死不从,两个礼拜后,恶耗传来───那只已被架上去了!一周后,我这只也上了──我抱着一本厚厚的童话书,用自以为充满感情的声音,在台上喃喃的念着,台下小鬼有讲话的,吃早餐的,打架的,画画的,就是没人甩我。课后做民调,有说故事不好听的,有的听过了,竟还有人说我念的不好听,是可忍孰不可忍!
痛定思痛,只有变换招式,向老师宣布:「下周起,改上唐诗!!」刚开始老师以为我要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套。我跟她讲:「只是背诵,不讲解」她充满迷惑的看着我,我把读经手册拿给她,请她自己看看,不知道她的读后感如何?反正小朋友书买了,放教室,不准带回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