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辽宁锦州逸夫中学的王虹老师,两三年来在自己的班级里面推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教育,让原先一个“基础比较差”的班级,改变了学风,学生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德育行为上,都得到很大的进步,让其他科任老师、学生家长都感到惊喜。王虹老师的教育方法引起当地媒体的注意,当地电视台作了《传统文化为学生导航》的专题报道。当地学校纷纷邀请王虹老师给中学生、家长作“语文经典辅导”“经典教育是开启语文学习的大门”等相关的演讲。以下是王老师演讲录相的文字整理稿。
学习经典是开启语文学习大门的钥匙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同学晚上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各位家长和同学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与我交流语文学习的一些问题,探讨语文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同学们充满激情、充满热情,想听这个话题,那么我要问在座的各们同学一个问题:语文究竟在学什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同学可能说语文学的是字、词、句、章。那我告诉你,你只答对了一半,你说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其实语文学习还有一个人文性,恐怕这一点同学们不特别清楚,什么是人文性?简单地说,人文性就是要求我们同学懂得文章的思想与情感,这几年在考试当中,出现的阅读题。其实就是在考察学生语文的人文性。一个人没有深遂的思想,没有丰富的情感,那么很难对一篇文章做出正确的准确的判断。所以,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它的字、词、句、章,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文章的情与思。现在的语文就是考三大块,一个是白话文阅读,一个是文言文阅读,还有一个就是作文。有的家长、同学非常的困惑,就是为什么同学写不好作文呢?为什么同学不会阅读分析呢?其实任何一个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也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阅读和作文不能得分的时候,就是我们已经出现了差错。错在哪里?实际上是我们阅读量的不够,或许我们阅读的书不是智慧的书,不能开启我们语文学习的智慧。不能给我们道德力量的增长,所以说大家注意了:就是说语文的学习在于量的积累,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量,才能达到一个质的飞跃。那么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