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人”是指孩子在饥饿和困乏时最想见到的人。依恋人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孩子只有建立起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在心理上形成与依恋人的依赖关系,这种含有感情成分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接受依恋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孩子 12岁之前,这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孩子的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依恋感越重。
如果依恋人在孩子10岁左右离开孩子或者去世,那么,这个孩子的心理依恋就会丧失。这时,即使新的抚养人出现,也难以建立同前面依恋相同的心理关系。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后妈总是不如亲妈亲近的原因。
如果孩子在生命的初期根本没有形成过心理依恋关系,那么,孩子的心理异常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种孩子的智力发展可能完全正常,但是,他的社会性发展,比如,与人交往、关心他人等方面的性格更容易出现冷漠、拒绝他人、残酷无情、神经质等消极的、异常的现象。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那些遭遇抛弃的孤儿,往往容易出现自卑、冷漠、无情等负面的性格特征。
因此,我想告诉父母们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和心理控制力的大小,不在于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于父母智慧有多少,更不在于父母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于父母为孩子生命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于父母在孩子依恋时期(0至12岁)的陪伴有多少!
多拥抱和抚摸孩子
孩子的依恋是他们情感萌芽的开端,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孩子,父母应多向孩子表达父母对他的爱,而表达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多抱抱孩子,多抚摸孩子。
孩子和成人一样,也非常需要得到父母的抚摸、拥抱。事实上,这是一种天性,一种与得到食物、水分一样的先天依恋,心理学家称之为“接触安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