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逐渐长大,慢慢开始和外界相处,他们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不接纳自己”的情况,如自私地以自我为中心,只按照自己的感觉行事,不考虑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是否和谐;或者只喜欢听好的而不能听歹的,只看得到自己的优点,而不接受自己的缺点;再比如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活在不安的状况里,进而不喜欢自己,甚至轻视自己的生命。
孩子逐渐长大,慢慢开始和外界相处,他们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不接纳自己”的情况,如自私地以自我为中心,只按照自己的感觉行事,不考虑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是否和谐;或者只喜欢听好的而不能听歹的,只看得到自己的优点,而不接受自己的缺点;再比如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活在不安的状况里,进而不喜欢自己,甚至轻视自己的生命。
作为家长,帮助孩子学习接纳自己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在帮助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过程中,家长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致产生不良后果?在灌输观念的过程中又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情景回放
6岁的嘉怡接受不了自己胖
嘉怡今年6岁,现在读的幼儿园里好多女孩都怕胖,说如果谁胖了,小朋友都不和谁玩。
有一天吃过晚饭后,她摸摸自己的小肚子跑到镜子前,看着自己的身体就哭了,边哭边对爸爸说:“爸爸,我是不是胖了啊?”爸爸说“没有啊,你不胖。”并问一旁的妈妈:“是她幼儿园的小朋友说她胖吗?”妈妈立刻反应道“对了,这些天女儿也常常拉着我让我帮她称体重呢。”
嘉怡妈妈继续说:“昨天遇到个朋友,她见到嘉怡高兴地对她说‘宝宝好可爱,胖乎乎的’。女儿听了后,气呼呼地撅着小嘴巴蹬着眼睛不理我的朋友。我立即对朋友使眼色,然后说:‘我家宝宝可一点不胖’。朋友才觉察到,改口说‘啊!宝宝不胖,看这小腿多瘦啊!’女儿这时脸上才有了得意的坏笑”。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