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妮(小学教师): 我认为,如果孩子很有主见,不仅很不容易被他人影响,反而还能影响别人,那么他跟坏孩子在一起玩就没必要大惊小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坏孩子身上也有闪光点,也许是坏孩子身上的闪光之处吸引了孩子呢。但是如果孩子不是那种意志力强的人,我们首先要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跟孩子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有的孩子有时候是听不进道理的,尤其是在现在的三口之家,还有什么比教育孩子的事更为重要呢。“至善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我们不妨学学古人,学学“孟母三迁”,如果孩子不听规劝,我们不妨给孩子换一个新环境,多跟孩子沟通,多给予孩子理解,多关注孩子,让孩子结交益友,远离损友,健康成长。
于兵(行政人员):
其实,对于孩子和“坏孩子”交往的讨论,首先应该明确一个判断,即什么是坏孩子,坏孩子的标准是什么。在我看来,我们当前许多家长眼中的坏孩子,只是显现了孩子的天性,至多是有点顽皮罢了,很难算“坏”。比如有的孩子完成不了作业,如果一路深究下去,会不会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和家长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呢?孩子们贪玩,仔细想来,我们小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上课做小动作、交头接耳,这更算不上什么,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研究幼儿的心理……诸如此类的事情,只要我们多想想、细想想,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坏是可以谅解的。
王冲(供电职工):
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家长的应注意做到以下三点。首先,了解孩子的需求。分析孩子为什么老跟坏孩子一块玩,是因为没有小朋友玩太寂寞,还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了解清楚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其次,与孩子做朋友。只有与孩子做朋友,才能从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真正想要什么?想怎么做?也只有与孩子成为朋友,才能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标准来做,往往会适得其反。再次,引导孩子向良性方向发展。如果孩子喜欢玩,那么家长应该多抽出点时间来陪陪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倒向“坏”的方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