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昨日下午,在永康市紫薇南路一家双语培训中心,年仅2周岁、口齿还不太清楚的吕欣逾一口气将《陋室铭》、《五柳先生传》和《千字文》等古文读完。 在这所双语培训中心,像吕欣逾这样的“神童”有一批。经过近一个月的培训,20多名2至5周岁的小朋友都能读完以上古文和朗读40多课《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的课程。双语中心主办者之一的袁鸿林说:“我可没有认为他们是神童。其实,只要教学方法得当,一般儿童都能达到这种水平。” 把女儿当金字招牌 47岁的袁鸿林老家在海盐县,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肄业,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在永康市紫薇南路培训中心一楼大厅里,6张招贴画印着他10岁女儿袁小逸掌握诗琴书画的成长过程,袁鸿林把自己的教学模式称作“袁小逸模式”。 考虑到女儿不能适应幼儿园教育,袁鸿林把女儿带回家,自己兼做爸爸和老师。袁小逸5岁时就模仿毛泽东的诗写了一首诗:“独坐客厅如虎踞,桌子底下养精神。夜来我不先开口,哪只老鼠敢作声?” 昨日下午,袁鸿林的女儿忙着修改自己的自传《10岁小老师袁小逸》。据说这部10多万字的书稿是湖北一家出版社邀袁小逸写的。书稿的开头她写到:“以前,Daddy(爸爸的英文词,据说平时跟爸爸讲话时,袁小逸总会英文脱口而出)告诉我,我是垃圾桶里捡来的,还编了一段迷惑我的故事。我竟相信了他的话。后来,我从Daddy写的一篇稿子里发现,‘女儿出生后几天,从广州天河区妇产医院回家’,这么说我是出生在医院里的。”其文笔老辣,不像是一个10岁小孩所为。 在网络上,袁小逸有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上她这样自我介绍:“我,袁小逸,女,1999年7月31日生,现住浙江海盐,不去学校上学。从开这个博客(已是第二个)开始,我想在未来5年内做完3件事:一、写我的学术论文、札记,争取出版自己的专集;二、写好自传,我相信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小年纪的人写的一本有趣的自传;三、待自传定稿后,我要把它翻译成英语,与世界上的朋友交流……”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