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权利”
近日,香港的小学开始进行小一统一派位选校。当地媒体报道,大清早,上水的80校网派位中心就有大量家长排队,其中大约八成为内地人士。
吴女士一家是深圳人,她的女儿是5年前出生的“双非”港童,现正在粉岭的幼儿园上学。吴女士说,开始派位前一天早上,就来到上水派位中心排队,香港教育、福利等制度比内地好,她希望女儿长久留港,“最好一直读到香港大学啦!”
今天,数以万计的“双非”儿童有意回流香港上学。吴女士的愿望在这些“双非”儿童家长当中颇有代表性。香港媒体报道,回流的“双非”儿童给香港教育体系带来沉重压力,其中连接深圳和香港边境的北区更为严重,大批学童每天跨境就学,导致幼儿园和小学几近“迫爆”,新学年共缺少大约3000个名额。
香港本地家长刘女士对学校被“双非”儿童“迫爆”大感无奈。她向媒体抱怨,自己的家庭是纳税人,却没能优先享受到当地政府的资源,有关方面应检讨学校派位等资源的分派。
针对分薄资源一说,“双非”儿童家长黄太反驳:“我小朋友拿香港身份证,理应获得属于自己的权利。”
难道要争十几年?
香港身份带来的权利拥有法律保障,也正是为此,香港方面对“双非”儿童压力,只能尽量协调处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