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我则是在日常生活中立规矩,妈妈带着宝宝守规矩,吃饭则必须在餐椅上,不上餐椅不允许吃东西。每次大便完或是从外面回来妈妈都会带着宝宝一起洗手,玩具哪里拿的带着小趴友一起放回哪里去等等。所以老公提到说让婆婆过来帮忙带带小孩,我还是犹豫了,老人的溺爱和宠爱以及对早教理念的不理解会极大的影响小趴友的性格习惯和品行。至少三岁以前,我希望都是我自己亲手带过来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之前对于小趴友来说各种输入和收获都是潜移默化的,但也是根深蒂固的,影响则是一辈子的。 8. 西方文化VS东方文化 既然身在瑞典,我似乎总得谈一下这边和中国在教育理念上的区别,但过来不久,所以体会还没有那么深刻。 瑞典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崇尚爱和自由,让小趴友在爱中探索和成长。瑞典这边是绝对不允许父母打骂孩子的。孩子权利范围以内的事,父母绝不干涉。但是规矩还是少不了的,瑞典父母对于规矩的严格度是100%的,一旦立下规矩,绝对没有商量。记得有一次,在开放幼儿园一个小孩在离开的时候不愿意穿上外套外裤,她妈妈也不说什么就直接把她带回了家,外面的温度已经接近零度,而在室内只穿了一件T恤,后来我问她这样不会担心小孩子生病吗,她说离家就二三百米,冻一会小孩子没有这么容易生病,这样让她知道不穿衣服在外面是很冷的,下一次就自己知道要穿衣服了。在这边我经常会看到父母在呼呼的寒风中在给小趴友穿衣服裤子袜子的。要在中国,哪个父母不会连哄带骗的求小祖宗穿好衣服,生怕一下子就冻着了。瑞典大部分父母在小趴友刚满一周岁半的时候就会把小趴友送到幼儿园,最大的特点是,不管天气多么恶劣,刮风,下雨,下雪,炎热酷暑还是零下二十几度,只要是在幼儿园上课期间,每天都有室外活动时间,到外面走走跑跑,爬爬滚滚,听听看看,摸摸玩玩,下雨下雪不打伞哦,不过每个小趴友的衣服裤子鞋子都是防水的。我还看到过一个场景,一个父亲牵着大概4,5岁的小趴友在雨中漫步,两个人的头发都湿透了,还在开心的玩耍,要是十几岁的小孩湿淋淋的在雨中走是常见的事,作为中国人的我还是很不理解的,但确确实实就是这样。我认识一个初中生,13岁,他们每个学期有2周的校外体验时间,学校会安排一些地方让学生去社会实践,这两周都不用去学校,每天早上自己去上岗,下午下岗就直接回家,老师全然不顾。他们还会安排烹饪课程,每次自己可以发挥做一样烹饪,回家实践给父母品尝,还要提交父母品尝的意见建议。我看过他们的课本,要说课本还不如说是学习资料,其实就是打印出来的一份一份的A4纸资料,我说怎么都没有书,她说老师没有固定的上课模式,比如社会课程,老师都会根据最新的新闻或是社会现象备课,打印资料,上课还是以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和中国的应试教育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也不发表任何个人意见说哪个更好,只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我所看到的听到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