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清晨的升旗仪式后,朗朗书声在南宁市园艺路学校响起:“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一天,这所地处偏远的学校举行“咏经典、习礼仪、传文明争做文明知礼小主人”启动仪式,正式把《弟子规》等中华经典教育引进校园,引入课堂。 园艺路小学,是南宁市众多把经典教育引入校园的中小学的一个缩影。 “今年5月,南宁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神文明办、教育局联合在衡阳路小学召开了全市中小学"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现场观摩会,并于6月发文,要求我市中小学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南宁市教育局汉语言文字工作科科长裴力介绍,目前,南宁市城区已被国家语委、教育部列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试点城市。而在此之前,南宁市不少学校已经先行“试水”,探寻把经典诵读与德育教学结合的路子,践行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 “读经典,见行动” 改变学校风气 “学校的书香长廊,每天都有同学用干净的抹布抹一遍,没有一道乱涂乱刻的痕迹;小公园中的鸟笼,天天有人喂食、加水、清扫饲料污渍;操场、楼梯走道看不到一点纸屑;每个学生课桌上铺的小桌布都干干净净……”一位老师去南宁市衡阳路小学参观学习之后,感慨地告诉记者,那里的许多细节让他感动。 南宁市衡阳路小学是“全国经典诗文诵读百佳创新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该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已9年。9年来,该校坚持“天天三刻钟”训练:诵读经典,练字写名句,写读书笔记;还开展“周周大阅读”、“月月经典沙龙”、“年年创编新诗”等活动,让国学融入课堂,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经典诵读,带给这个学校的是什么呢?10月20日,记者带着探寻的目光走进该校。 在该校校园里,记者看到矗立于小花园中的孔子塑像。这是最早出现在南宁市小学校园中的孔子塑像。 记者向一个六年级的小男生打听校长办公室,他不仅指清楚方向,还大方地说:“正好我也要去那栋办公楼,我带您过去。” “我们的理念是"先育人,后教书",读经典就是教学生学做人、学做事。”衡阳路小学校长许必丰谈及开始诵读经典之后,他曾给学生布置的一道“德育作业”:课余时间哪位同学最值得你学习?学生们于是把目光投向身边的同学,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向表现好的同学看齐。“这几年,课间几乎没有学生受伤。这道作业让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好自身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就是遵守规矩”。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