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建议
1.文化冲突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既然回到国内,就要想办法让孩子逐渐适应国内的教育。在这方面,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只要劝一劝孩子就可以了。
2.幼儿园方面,可以考虑对文文的原有习惯作一些让步,允许她有一点特殊,因为她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比如遇到她早就学会的内容,可以允许她不听讲,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不妨碍别人就行。
3.这种孩子不适合多表扬,应该让她感到她和别人一样是普通的孩子,没有特殊权利,老师可能有些照顾,但那是临时的。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创造条件,让她帮助别人做事,这样有助于克服她的以自我为中心。
案例4 被过度保护的欣而(女,5岁)
访问对象:蔡老师(幼儿园老师)
日常表现
欣而上幼儿园前由外婆带,动手能力较差,动作比较慢,依赖性很强。父母由于工作忙,对孩子照顾得较少。她在幼儿园表现得很不愿意学习,经常开小差,于是家长带她看医生,被诊断为感统失调,注意力涣散。
欣而上课总不能集中精神,哪怕认真听一会儿,也是左耳进,右耳出,没办法记住。她从来不主动发言,当老师提问时,就低着头不说话,甚至流泪或发脾气。我觉得她很有自卑感,在小朋友中已形成了一个差生的形象。
根据医院的检测,孩子智力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感统失调,使欣而的学习注意力不能集中,而学习差令她越发失去学习的兴趣。当别人学习的时候,欣而最喜欢玩弄自己衣服的纽扣、花边等,显得很开心。有时见她眼睛看着老师,但眼神空洞,像在神游。她做手工的速度很慢,如果做得不像,很容易发脾气。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