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所讲述的故事是真实的,正因为如此,它所给予我们的触动才能如此深刻。
故事中的巴学园存在于1937年至1945年。但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
现实中的中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这本书的映照下,暴露着它粗暴和非人性的一面。
读完了这本书,我们应该重新想一想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女孩子小豆豆上学没有几天就被学校劝退了。
漂亮的班主任很无奈地对豆豆的妈妈说:“真是没有办法,请您把她转到别的小学去吧。”小豆豆在学校里到底做了什么,让老师如此无奈呢?
小豆豆第一天到学校,就兴奋地发现学校的书桌和家里的桌子是不一样的。家里桌子的抽屉是往外拉的,而学校书桌的盖子是往上提的。太棒了!小豆豆于是就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老师告诉她,没有事的时候,不要总是把书桌开开关关。于是,小豆豆都就把所有的文具和书本一样一样地放进书桌。写字的时候,她打开书桌,拿出一支铅笔,写下“A”,然后,又把铅笔放进去。再打开书桌,拿出铅笔,写下“B”……如此循环往复,把老师的头都搞晕了。
等小豆豆习惯了学校的书桌后,她又迷上了新的东西。上课的时候,她总是站在教室临街的窗口,和来来往往的宣传艺人打招呼!“哎,给我们来一个吧。”小豆豆对路过的宣传艺人恳求道。
于是,艺人们在教室的窗口下开始了盛大的演出。正在上课的小学生们都“呼啦”一声全部向窗口涌去。剩下老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无奈地等着演奏告一段落。
总算一曲终了,艺人们走远了,孩子们也都纷纷回到了座位。老师想:这下总可以上课了罢。可是,小豆豆还是站在窗口,她在等下一拨的宣传艺人!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