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思维训练手段上不能互相代替,有些思维训练手段的作用却基本相当,所以在孩子思维培养上还应注重手段的选择性,
具体方法上,建议用比较成熟可靠的方法,用学音乐的方法教孩子音乐,用学画画的方法教孩子画画,用、听、说、读、写、辩等学习语言方式学习语言。这样最好,也不会误入歧途。但一定有手段重组的方法。用创新的手段,走一条更好的路子。
那么,内容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应该不是,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是思维训练手段太多了,如果将音乐、美术、棋类、玩什么的全弄齐了,孩子会不会觉得累?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兴趣呢?不管是孩子还是人从来不是单纯物理意义上的人,她(他)同时又是一个精神性的与社会性的人,你必须考虑他(她)的精神性,社会性等内在,一个好的孩子应是自然上的属性与精神上的属性都全面发展并完美统一的。缺一不可,所以绝不要去负面影响孩子的兴趣及学习的心理。
其二,很多思维训练手段在底层上存在着重复,比如,音乐、美术、语言中的感性部分是相当的、逻辑运用的方式也大致相当。奥数,奥信,奥物等的底层作用也大致一样,存在重复,那么如何合理分配,让孩子的智力结构的发展的更合理?这个我经验不够,还不能说明白。一点的小体会写在后面的早教实践建议一节中。
总结文章的前两节:
有大脑功能区上的的广度训练,有思维上的广度训练,也许这才比较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全脑开发,总觉的全脑开发这个名词是骗人用的,总觉的全脑开发不是什么杜曼七田,杜曼七田远为不够,全脑教育也不是什么全脑音乐或是什么潜能音乐,那大概也是骗人的,全脑开发应不是什么单独的玩具或是阅读,更不是学了门画画或是音乐就完成了,这些都远为不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