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小学生在学习时非常细致,对不同科目的学习能融会贯通?而另一些小学生学习总是马马虎虎,百思不得要领?那是因为前者的观察力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分析,具有观察和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能力。而后者观察力较差,遇事不爱动脑筋,不会分辨局部和整体、平面和空间的关系,思维迟钝。因此,从小培养训练观察能力会对孩子今后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能够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效率。
2.培养孩子听说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听说能力是学习语言的关键要素,应该是幼儿时期父母培养训练孩子的重点。在教幼儿玩拼图时,父母给他讲拼图上的故事,告诉他拼图的方法和技巧,之后再让孩子复述故事,请他说说先拼哪块,后拼哪块,在这样的语言交流中,孩子的听说能力自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拼图的另一大特点是需要动手玩。两三岁的幼儿玩拼图,一拿一放会使手指的肌肉得到较多的活动,还可以充分锻炼孩子的上臂肌肉,让小手变得灵活起来,从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人的一项重要能力,是需要从小时候开始培养的。教育专家认为,幼儿的动手能力始于孩子有兴趣的游戏,如果3岁到8岁期间这个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就错过了培养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这些儿童长大以后,即使学历再高学问再深,其动手能力还是不如那些得到过早期训练的人。
拼图还能够培养锻炼儿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能够承受压力、做事情总能战胜挫折的人,就是从小经常受到这方面的行为训练,长大后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百折不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路径。
3.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拼图虽然是可以一个人玩的玩具,但在宝宝最初玩的时候需要大人指点。此后,在他能够玩较多块数组成的拼图时,也常常需要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当孩子和伙伴(或是家庭成员)一起拼一个较大的拼图,每个人负责其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集体合作,相互配合。特别是在他拼不好自己的一份图时,需要向伙伴求助,借得他人的思维开阔自己的思路。有时,伙伴遇到困难,他也会前去解决。于是,一幅大的拼图胜利完工的过程,也就是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一步一步形成的过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