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孩子天生对书本有浓厚的兴趣,为什么长大后对书的喜好却大相径庭呢?我们做家长的是否做错了什么?错过了什么?正确的做法该是怎样?
《孩子》观点:将兴趣变成一生热爱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儿童一出生就具有对书本天然的兴趣。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孩子从出生起就应当并且可以开始阅读;3-8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将阅读的兴趣转变成一生的热爱。美国甚至为此成立了国家研究院早期阅读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目标”,分别对0-3岁、3-4岁、5-6岁儿童的阅读能力发展提出了要求,在美国社会以及其他国家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看起来,开发早期阅读的确是件值得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的大事。学理层面上的意义姑且不说,从实际生活来看,它至少有以下3大看得见的好处:
1、找到知识钥匙
我们一向鼓励孩子提问,并主张家长积极、耐心地回答这些问题。但家长的精力乃至水平毕竟有限,这时候让孩子向书本发问也许不失为良策,因为书本才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万能钥匙。而且,与家长张口就来的回答相比,孩子对于自己查阅书本找到的答案印象会深刻得多。
2、熏陶写作能力
不少孩子到了小学、中学,开始学习写作了,才发现或抓耳挠腮不懂下笔,或笔下文字味同嚼蜡。但幼年时就博览群书的孩子则不同,甫一下笔就如有神助。原因很简单,文字对他来讲早已驾轻就熟,各式修辞、描绘手法不过是童年经验的再现而已。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