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在目前环境下,素质教育也是“奢侈品”。为什么这么说呢?例如:少数人是不是对素质教育还有点“叶公好龙”?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全面准备好了怎样接纳素质教育了吗?如果我们周围的孩子真的都是素质教育培养型的,老实说,让目前的社会形态容纳这么多这样的高素质人材,你说“叶公”心里有底吗?可以确切地说,素质教育是和中国的改革发展相辅相成,此生彼长的。没有中国社会今后全面深入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开创出来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规模化的素质教育,实难异军突起、得到单兵推进。 k12记者:您的这个观点很新颖,能够具体解释一下吗? 马先生:现在不要说对一些干部或社科学术领域而言,即使在纯自然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具有创新独立思维意识和能力的人,对上能够各个被很好接纳,人尽其才吗?只有在一个法治健全、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各领域经济形式彻底多元化、世界先进价值观念主导我们头脑…… 等等一应社会条件基本具备的环境下,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迎来它漫山遍野的美丽春天。 现实一部分学生家庭还不富裕,导致他们时常要为自身温饱想办法,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应试对于他们,好似“科举”,一旦考出去,再经多重困难学出来,就可以脱贫了。就这些孩子而言,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更属于奢侈品。 《中国青年报》上月报道:我国东南大学开展一项多年实验,将大学新生从入校时候起,制定若干考核标准——这些标准多数是应试考分之外的,让学生由高往低按A、B、C三类进行滚动竞争,辅之以丰厚的奖学金予以激励。几年下来,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从C类升至B类乃至A类的,多为来自繁华地区的当初入学高考分数不太高的同学;而从A类、B类降至C类的,则多为来自闭塞地区但高考分数较高的同学。不少高校专家说,现今应试考分的高低,实在说明不了多大问题;素质全面、眼界开阔的学生后劲更足。应试教育缺乏广泛的实践,而内容繁多、结合理论,变幻无穷的各种实践,偏偏又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