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本身来看,汉语和外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我们以英语为例。汉语属于藏汉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和英语是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不同的语言系统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矛盾地影响着幼儿思维,使幼儿无所适从。一味追求幼儿“早学”、“多学”、“学深”和“学快”,只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汉语和外语谁是第一性的?在回答以上问题时,多数人都清楚,汉语是第一性的,外语是第二性的。在强调“外语要从小学学起”的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语言,即汉语,是否能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呢?现在,即使是研究生(论坛) ,在汉语的表达上都有明显的欠缺,尤其是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有导师感叹,宁愿看学生的英文稿,也不愿看学生的中文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报告说,那些把早学外语当成惯例的教育体制,不但没有为早学外语提供正面的依据,反而说明母语教育应该从小开始。这说明幼儿的语言学习顺序是先母语而后才是外语,语言学习的重点应放在母语上,而不是本末倒置,杀鸡取卵。
由此可见,外语的启蒙并不是越早越好,幼儿应当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再学习外语。根据脑科学的研究,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掌管语言和抽象思维,右半球掌管与语言无关的感性直观思维。两个半球的分工不是从婴儿一出生就有了,而是随着幼儿学说话的过程逐步完成。这一分工过程称为大脑侧化,大脑侧化大致发生在2岁至5岁之间。
如果幼儿在出生后,在一定期限内由于接触不到语言,无法实现大脑侧化,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即使接触到了语言,大脑的侧化也不可能实现了。这时期是学习母语的最佳时期,在完成大脑侧化的同时掌握了母语,可以促进大脑的充分侧化。如果在该时期让幼儿学习外语,既影响大脑的母语侧化,也无法促成大脑的外语侧化。过了这一阶段之后,左半球的语言功能仍继续发展,右半球还保留一定程度的可塑性,这是学习外语的好时机。与幼儿相比较,儿童的理解能力更强,学习效果更好。外语的学习与母语知识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外语首先是吸收外语的表达法,然后是利用和克服母语的迁移。儿童如果有了汉语知识做铺垫,就可以利用汉语知识产生正迁移,对某些英语表达方式的掌握相对容易些。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再开始学习外语,势必使学生感觉如鱼得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