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可能乘不同的船来到这里,但我们现在同舟共济。
——马丁·路德·金
跟你的孩子谈谈气质。即使非常年幼的孩子也能明白,人的独特个性是与生俱来的。给孩子解释,气质中有一部分关系到一个人精力的来源以及他注意力集中的方向,即向内还是向外。了解气质这一概念将有助于孩子安然应对任何他觉察到的对他内向本性的批评;如此一来,你的孩子会明白他的反应和需求都有因可循,而不会认为是他自己的问题。给予他所需的用以衡量别人气质的工具。接受了人各有异这一现实能提高他的人际能力和宽容度。
谈论最喜欢的书籍和电影角色是介入气质这个话题的一个好方法。“蜘蛛侠”是内向还是外向?哈里·波特呢?罗恩和赫敏呢?在《波特莱尔的冒险》系列小说里,波特莱尔家的孤儿们中有内向的孩子吗?那查理·舒兹创作的《花生漫画》的角色里有吗?
对于更年幼的孩子,你可以给他们阅读一类塑造角色气质分明的书,如《小熊维尼》系列故事。跟他们讨论不同角色的表现。用些什么词来形容每个角色最恰当?每个角色的独一无二之处又在哪儿?《一百英亩森林》里的克里斯托弗·罗宾和他的朋友们是如何帮助彼此处理好他们各自不同的气质的?问你的孩子他是觉得自己更像小驴屹耳、维尼、克里斯托弗·罗宾、跳跳虎、袋鼠妈妈?还是小袋鼠豆豆、小猪或猫头鹰?
内向孩子与儿童文学:他们是否是主流?
内向孩子扎堆的地方之一是孩子们的书架。许多儿童文学的主人公都是内向的孩子。为什么?我认为一部分原因在于,内向的孩子能够让人物形象既复杂又有趣。当一个故事的叙述视角来自于一个富有思想、善于观察且内心丰富的角色时,文学作品就被赋予了生命力。再进一步说,儿童文学的作家气质更偏内向(创造出一个完全想象的世界是典型的内向人所为),而且他们的读者群以像他们一样的内向的人居多。电影中的儿童主角同样也是如此。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