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是指对两个以上的物体或集合,按 某特征或一定的规律进行顺序排列。比如将苹果按从大到小的规律排成一排,将珠子按1颗黄、2颗红的序列串成串,这些都是排序。之所以将排序也作为儿童数学学习的内容,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排序有助于孩子理解数的序列。一般说来。数的序列有两种,一是指数序,如数字4在3后面,在5的前面;二是指序数,如“我”排队站在第3个,它表示某个物体在一组物体序列中所处的位置。幼儿在排序活动中获得的按一定规律排列物体的经验将有助于他们理解数的顺序,理解序数的意义,形成数的序列的概念。
(2)排序是对物体量的差异的认识和比较过程。比如在按物体大小顺序排列的活动中,儿童可以加深对物体大小的认识。
(3)排序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过程。孩子把物体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或从大到小、从多到少反复排序。有助于幼儿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把物体按红、黄、红、黄……规律排序时,实际上是一种排序推理的练习,将有助于幼儿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
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引导儿童进行排序活动呢?
首先,引导幼儿发展生活中的“序”,也就是生活中的规律。生活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家长要积极调动孩子发现的热情,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孩子的发现,和孩子一起为发现“规律”而努力,比如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每天早、中、晚的时间顺序。
其次,让孩子发现“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家里地砖是按一定规律排序的,它可以使我们的家变得美丽,这样使孩子愿意学习排序,并且能够用排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比如过节时,按1个大灯笼、2个小灯笼的顺序在教室里挂上灯笼会将教室装扮更美。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