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之性格心理篇】宝宝胆小对症下药
案例:一个西班牙人的家庭,家里一共有4个女儿,其中最小的女儿胆子特别大。每当夜晚有雷雨的时候,她是这些女孩中唯一不害怕的。她会带她的姐姐到父母的房间,在那里她们能得到保护。她是那些经受这种神秘恐惧折磨的姐姐的真正支柱。每当她们在黑暗中感到害怕时,她们就赶快聚集到妹妹身边,以便获得安全。
这个小女孩的胆子实在很大,无疑这是一种勇敢的健康心理体现。与之相比,一些孩子可能非常害怕过马路或者担心自己的小床下藏有猫咪,也有一些孩子一看到毛茸茸的小鸡就吓得乱叫,这种症状,在对父母有特别依赖的孩子身上容易发现,这些依赖性很强的孩子经常会莫名其妙的感到恐惧,而恐惧的原因大多可以在孩子早期的成长中找到。 在众多的独生子女中,多数孩子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她)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等。胆小可分为两类,一类胆小属于本能反应,另一类胆小属于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通常是在孩子先天气质的基础上,再加上成长中多次遇到“威胁”刺激,而逐渐形成了一种反射性的行为。
探究胆小的原因:1、 家长保护过度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2、孩子曾经被吓唬,心理上留下阴影 比如父母想让孩子服从自己,利用孩子智力发育不成熟的弱点,用模糊的鬼怪恐吓他们;再比如被厉害的小朋友欺负时不能采取适当的反应方式来保护自己。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于是孩子的行为呈现出固定化模式;3、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 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