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习语文,不管是文言文抑或是白话文,能被选录到教科书里的文章,应该都是我们可以效法的典范,文章旁边通常都会有一段作者介绍,我们会发现这些作者都是3岁至5岁开始读书,10岁可以作文章,甚至有些人11岁或12岁时就已名满天下。胡适曾写过一篇《四十自述》,提到在4岁之前,他读他父亲自己作的文章,4岁后开始念古书。何谓古书?指的即是四书五经。
家长也许认为小孩子能懂四书五经么?让他看也看不懂,但孩子不必懂,他会将它们印在他的生命中,作为一辈子性情涵养的基础。要培养一个有能力的孩子就这么简单。
●不要错过脑构建的“黄金时期”
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其实都有一定的规律,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该预备什么内涵,违背了这个时机,那教育就是浪费资源,甚至还会有后遗症产生。如果能顺着人类发展的阶段好好把握,把孩子教的有能力、有品德、有智慧其实是很容易的。
“孩子的吸收能力像海绵一样,但超过三岁他的能力就减低一半,超过六岁再减低一半,超过十三岁就永远不会再成长。孩子比我们聪明一百倍以上,而我们却不知道,我们用大人的眼光限制孩子的生长,扼杀了他的教育。”程跃博士说:“对于早期发展我们不一定非要强调理解,不一定非要知其所以然。不一定要看懂,不一定要听懂,但是在脑发育的早期,我们需要看见、需要听见,需要信息量的刺激。脑科学并不是‘无源之水’,一个人的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它的功能比全世界所有电脑全部网络化以后的功能还要大。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没有利用它、没有开发它、没有利用它,数1000亿脑细胞的网络化过程,是早期发展的根本。”
程跃博士表示:“脑力开发不是以知识学习为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要以建构大脑,发掘潜能为最终目标。金色摇篮的潜能开发理论是以神经系统不成熟为条件的,它以抓住大脑可塑期,作为发展的基础。只要我们在神经系统的可塑期内,不失时机地进行早期教育,我们就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