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父母和小宝宝在沟通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小小的冲突。比如孩子闹、孩子哭、孩子磨蹭、孩子顶嘴等等,以下是一些供参考的解决办法,为人父母不能不知哦!
现象一:闹 原因:孩子大闹往往使父母束手无策,也使自己倍受挫折。这不仅是因为孩子往往在公共场合闹,而且因为这时候父母对孩子和情境都失去了控制。随着孩子长大,到了学龄期,他们就能学会更好的方法处理自己的挫折。 怎么办:减少孩子闹的窍门是将它在萌芽状态。如果你的反应是恐吓和气愤,这将教给孩子:闹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他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你可以说:“如果你不闹,我们就可以谈谈,看我们能做什么。”并走到另一个房间。如果你的孩子太小,你可以和他呆在一起,如果他要你抱,可以抱着他,但不要把他想要的东西给他,直到他冷静下来。你可以看看或干点我别的什么,让他知道,只有他冷静下来,你才注意他。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大人对孩子闹不感兴趣,他们很快就会冷静下来了。 当你在公共场所时,别管别人如何看你,都要把孩子带到角落。可以对他说:“我坐在这儿等着,直到你不闹了。”如果3-4分钟后他还闹,你就得停止购物或逛公园,直接带孩子回家。 预防措施:大闹有时预先没有征兆,孩子会因会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突然大闹起来: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做不好一件事,或仅仅是累了。尽管如此,你还是能避免一些易引发孩子闹的场合。如果你的孩子只有5岁,而他在玩10岁的姐姐的拼图,就可能会因为拼不好而发火。你可以帮他拼,或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适合他年龄的玩具上。 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例如,幼儿不能较长时间自己玩,就应避免带孩子在商店人多的时候购物,排队时孩子很快就会不耐烦。如果你必须带着他排除,要准备好他喜欢的玩具或吃的东西给他解闷。 现象二:哭 原因: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哭过,尤其是在他们还小、还不太会说话时,他们常常哭。 因为在他们想要的东西不能满足时,哭是仅有的几种表达受挫和生气的方法之一。不论他们哭得多么烦人,父母应该理解,一方面孩子是希望得到你的应答(这是哭的很重要的原因,甚至小学生有时也为得到父母的应答而哭),另一方面他还有一些“重要”的需求没有满足。哭像吸吮大拇指一样,也是一种自我抚慰的活动。孩子弄出一些声音会感到舒服一些,因为声音能使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 怎么办:当孩子开始哭时,让他用不同的方式说出他想说的话,第一次小声说,第二次慢慢说,然后快点说,用这个游戏分散他的注意力。过一会儿,他可能就对引起他哭的那件事不那么在意了。 对于学前儿童,你可以设定一些规矩。只要你的孩子开始哭,立刻打断他,冷静地说:“你又哭了。我不喜欢听到你哭,请你好好说,是怎么回事。”如果他还是继续哭,你可重复你的要求。如果他改变了腔调,可以称赞他说:“我喜欢你好好告诉我你想要什么,不要边哭边说。”这时你的语气中不要带情绪,不论你多想向他喊:“不许哭!烦死了!”你都不能这样做。记住,控制你自己的情绪能帮助你向孩子传达你想让他怎样做,然后让他知道你理解他为什么不高兴,并与他协商一个解决的办法。例如,如果因为你对他说,他只有吃完了饭才能吃饼干,他就哭起来,你可以把饼干放在他能看见的地方,并答应他吃完饭就能吃饼干。 预防措施:当孩子清晰地、响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时,认真听,表扬他,而不是漫不经心的敷衍。这样他就慢慢知道,用语言而不是哭来表达他的要求更有效。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