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一降生就让他听口语,不管他懂不懂总在不断地“教”,没有一日间断,也从不觉得给他压力和负担。教孩子视觉语言也应该这样做,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使宝宝形成看字习惯,形成识字敏感,经常津津有味地人子,读书给孩子听。
二、教听话说话从来没有一句句地教孩子理解和巩固,不存在“一步一个脚印”地系统教学问题。叫孩子识字阅读更不能追求完全理解,及时巩固,只要孩子高高兴兴地认、读、背就行,理解是水到渠成的事,连古文,外文都能够听、读积累而达理解和半看懂的。
三、教听话说话完全随生活而“教”,全部都是“情景教学”,看见什么说什么。做着什么说什么,生活和口语教学完全在一体。教孩子识字也要这样做,结合有趣的生活认认有关的字,如吃西瓜时认“西瓜”,孩子毫无负担。
四、只要孩子不是聋子,父母深信孩子能学会听话、说话,压根儿没有担心过孩子学不会听话和说话,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强的教育自信了。而这样教育自信又是最好的教育感染,教孩子识字阅读更应如此,深信孩子能不知不觉像学会认物、走路、说话、听音乐一样,进入认字的王国。
五、教孩子听话、说话,主要不是对着孩子教,而是家庭成员互相在说,互相在“教”,不断地对话,让孩子从旁不知不觉地学会,这种教学是最无负担、最有效、最不露痕迹的“潜教”。教孩子识字阅读也需要大人的示范作用,要成年人津津有味的认字读书做榜样,有时还要成年人之间做“识字也游戏”来感染孩子。行为习惯的“从旁影响”比“直接说教”效果好得多。
六、教孩子听话、说话,从不要求急于求成,从不指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甚至“教”就有幸福的满足感,不管孩子学不学都行,然而远期效应(1~2年)却是那样的神奇和显著。教孩子识字阅读又何尝不应当这样作呢?认物,听话都是耳濡目染的结果,识字和喜爱阅读又何尝也是耳濡目染的结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