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黎 传 绪 ,南昌科技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教授,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江西省语言学会副秘书长。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项目——“小学识字教学流派研究”负责人。
摘 要:“随文识字”的效率极大地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施行以及少年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推行“集中识字”,是弥补随文识字不足的必要措施。推行“集中识字”的根本目的是及早增强阅读能力。7-10岁年龄段,是集中识字的最佳年龄段。自古以来我国都把识字作为启蒙教育的开端。实施集中识字能够极大地促进少年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极大地发展少年儿童的大脑思维能力。推广集中识字,必须采用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要立足于汉字学和现代脑科学的理论基础,要立足于充分发挥汉字象形性和表意性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集中识字 阅读能力 智力开发 教学方法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难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以字形表示读音。汉字是表意文字,其本质是以字形表示字义,但是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人们从字形已经很难判断出字义。虽然人们常说形声字的形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但是它们形符有时也不一定能表示意义、它们的声符在今天也有很多不能正确表示读音。现在的汉字是依据横、竖、点、撇、捺等数十种笔画以及数十种偏旁,按照数十种结构方式组合而成。字形既难以表示意义,又难以表示读音,所以,人们识字非常困难。这个难题困扰了中国人数千年,严重影响了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001年,教育部制定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并且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了不少于400万字的明确规定(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不少于260万字)②。由于第四学段(初中阶段)学生的课程比较繁重,实际上大部分的课外阅读势必要在小学阶段完成。但是,根据调查,长期以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是微乎其微。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是他们在小学阶段识字太少,使他们没有能力适应大量的课外阅读。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