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法》指出“少年儿童处于学习语言文字的最佳时期”,并规定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首次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学前阅读和学前书写技能”。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衔接。 新的《语言课程标准》要求9年义务教育制学生阅读量达到400万字,只有在学前打好识字阅读的基础,才能在小学跟上语文教学的步伐。 3月12日《孩子识字不合格家长无奈测智力》的消息报道后,在家长、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有关“幼儿阶段是否应多识字、识多少字、怎样识字”等话题再次引发议论,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在识字上是“白纸”一张;也有人认为在重视早期教育的背景下,应当让幼儿尽早识字,以适应小学语文学习。 家长:一年级应视孩子为“白纸” 给本报来信的陈女士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识字方面“不合格”的原因,并不是孩子智力有问题,而是孩子班上的其他孩子都提前识字了。据老师介绍说,那些识字达到优等级、中等级,包括合格的小朋友,他们绝大多数在幼儿园时期的学前教育中,就认识了不少汉字,有的小朋友上小学一年级之前就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如果学前教育中没有对孩子进行识字训练,要达到合格是很困难的,绝不可能达到优等级。 陈女士有些后悔:当时小孩在上幼儿园时,自己希望他有个快乐的童年,于是给孩子买了许多玩具,让他自己拆装,上公园到大自然中去,没有想到让孩子多识字。陈女士认为,一年级语文教育应该把小孩看成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但现在刚上小学就有许多孩子识了不少字,这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 园长:不要临渴挖井 小龙鱼幼儿园何琦园长认为,在识字问题上“勿临渴挖井”,应让孩子在“悦”读中识字。何园长在来稿中提到,陈女士的孩子遇到的识字问题,其实是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方法问题。在孩子幼儿时期,如果幼儿园和家庭能重视科学的早期阅读培养,这个问题就能避免。 如何让孩子在“悦”读中接触汉字?何园长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则是孩子的最爱。把书作为一种特殊的玩具带进孩子的生活,变阅读为“悦”读,通过“悦”读不断为孩子提供文字刺激,让孩子在喜欢书的同时经常接触汉字,孩子就会渐渐对汉字产生兴趣。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