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怕怪物,多起因于不了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故事书,带领孩子经历故事的情境,同理故事主角的情绪,来纾解孩子的怕黑恐惧心理……
孩子为什么怕黑
害怕是一种警告人们远离危险的信号,有助于人们逃避以减少伤害,但是过度害怕,却会对幼儿产生压抑性的伤害。幼儿会因为害怕而退缩,怯于尝试新事物与冒险,因而行事变得呆板,容易形成胆小的个性。
三到六岁的孩子,最常产生“怕黑”的心理,黑暗之所以让孩子感到恐惧,多半是因为他们以为黑暗中可能躲着可怕的妖怪。
因为六岁之前的孩子通常还不能分辩真实与幻想,所以只告诉孩子:“妖怪是幻想出来的,根本不存在,不用害怕!”之类的话并不能让孩子安心。父母最好先弄清孩子害怕的是什么,再来为孩子寻求解决之道。比如问孩子,他是怕鬼怪、怕小偷,或是怕恶梦?害怕的时候有什么反应?
帮助孩子克服怕黑恐惧二大步骤
第一步:让孩子以“数量”来表示害怕的程度
对于三到五岁的孩子,父母可以教他用手势表示害怕的程度,比如:把手微微张开,就是有点害怕;如果把手张得很开,就是非常害怕。此外,也可以利用身体来表示,比如“害怕”从孩子的脚底到小腿,那表示只有一点害怕;如果到了腰部,那就表示很害怕;如果满到头部,那就表示快要被吓死了!
对于五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利用1至10的数字,来表示害怕的程度,比如:0是代表一点也不害怕,敢一个人在黑暗的房间里睡觉;5是代表看到窗外的树影摇动,就会心跳加快;10是代表就算开着灯睡觉,也感觉害怕。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