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龄儿童识字教育
古人的识字教育、方法,乃至现代、当代关于儿童识字教育的研究和方法。主要是指学龄儿童,当代一般是指6、7岁以上上小学的儿童。古代的识字教育,其对象也指7、8岁以上的儿童,因为古人大部分孩子上私塾较晚,很多在十岁左右,甚至10岁以上。
识字教育主要分两大派别: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
国内现代和当代的识字教育,主要是采用分散识字法,一边阅读一边识字。这种方法有长处有短处。首先看长处,达到入学年龄中相当一部分儿童,特别是社会中、下层的儿童的大部分,入学时,虽然口语的基本能力已经过关,但是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好。如果每个半学期中,有几十篇短文,每篇短文中有几个生字,儿童一边阅读一边识字,如果再强调听和说的能力,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识字量逐渐积累。这样对很多在入学时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差的孩子是有好处,也很适宜。
分散识字法的缺点,学生要到四年级结束,识字量才能达到2000多个,儿童才能达到基本阅读关的识字量。对很多在入学前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都很好的孩子,对于语言学习,这四年中几乎大部分时间被浪费,不仅是对于语言学习,而且不能通过书面语言阅读获得大量的知识。如果儿童在10岁左右前不能通过书面语言独立、大量的阅读,也使儿童不能在这个年龄中去获得大量的、宝贵的知识,对儿童,对国家的教育,下一代素质的提高都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也使教育成本提高。
分散识字法在目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一、二年级,大部分老师把主要目标放在识字上面,忽视了听说,结果使相当一部分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到了四年级以后,教学又注重读和写。即使学生识字量足够过基本阅读关,但是听说能力差,语言的基本理解和表达能力差,儿童的读和写仍然不能过关。现在小学毕业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未能过基本阅读关。有相当大部分学生,即使以后上高中、大学后,对阅读没有很大的兴趣,阅读水平差。
[1] [2] [3] [4] [5] 下一页